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 正文

僵尸及空壳企业审计:需关注关键风险点

2017-06-19 00:16 次阅读

按照《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关于“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和“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的要求,我国各省市积极推进对僵尸及空壳企业的清理调查。

其中,对其进行审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结合在事务所的工作经验,总结僵尸及空壳企业审计中常见的问题,帮助审计人员准确地发现问题,增强审计报告的可读性。

大多存在管理“真空”问题
从审计情况看,在成立时间较早、行业跨度较大、业务范围较广特别是管理链条过长的国有企业中,存在僵尸及空壳企业的概率较大,且大多存在管理“真空”问题。

一旦发现被审计对象属于老牌国有企业,审计人员就应将其相关控制环境评估为高风险点。

此时,审计人员应采取的措施包括了解主管部门是否建立了僵尸及空壳企业认定标准,是否掌握基本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企业管理层级,重点关注四级以下企业(包括四级企业),了解是否存在由于链条过长导致的管理失控问题;通过工商登记查看被审计单位的架构图,清理出未纳入公司监管、由职工自行管理、无人做账的僵尸及空壳企业。

审计人员需特别注意,国有企业的产 权是可以在国资委主导下无偿划转的。在各国有企业执行国资委的划转文件过程中,如果划转标的为僵尸及空壳企业,就很容易出现管理“真空”问题。

在通常情况下,僵尸及空壳企业拥有很多不良资产,有的涉及司法纠纷,有的存在维护成本较高等各种疑难杂症,这就导致划出方与划入方难以达成一致,双方谈判僵持。最后情况往往是划出方与划入方都不愿意将其纳入自己的监管范围,形成管理“真空”,并随之出现上级单位不履行监管职责、内控制度缺乏、费用失去控制等问题。

影响生产经营的有序运行
僵尸及空壳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容不完整或执行不力,往往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序运行。

比如,某僵尸企业营业收入每年虽有所增长,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成本增长比例远远大于收入的增长比例,导致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战略规划迟迟不能实现。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存在严重的涉税违规事项(如买卖增值税发票),内部管理混乱,具有极大的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审计人员在关注僵尸及空壳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时,可从整体层面和具体业务层面展开,并对具体业务层面进行控制测试,同时理清僵尸及空壳企业是否存在产品单一、创新不足、生产经营不善、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有的僵尸及空壳企业承担企业办社会职能,历史包袱沉重,历史遗留问题多,对僵尸及空壳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形成较大阻碍。这就需要审计人员梳理清理处置的难点,核算关闭处置还需支付的税费、五险一金、移交社区的相关费用等成本,统计目前僵尸空壳企业每年取得的政府补助金额及其用途。

可能出现违规违法行为
很多僵尸及空壳企业拥有大量资产,而这些资产在财务账目上反映出来的价值却很少。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政策的变化,这些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能远远大于账面价值,这就对僵尸及空壳企业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审计人员首先应该弄清楚僵尸及空壳企业的资产是自行管理还是交由集团指定的子公司管理,同时应关注留守组、清算组、托管人有无利用资产管理盲区谋取私利,具体可关注资产出租管理、合同签订及执行情况。审计人员还可以根据出租出借表汇总统计出房产、土地闲置状况,在抽查具体企业时可顺便关注其他资产如机器设备的状况,目的是反映出这些僵尸及空壳企业中有多少国有资产被占用,但无法发挥出效益。

关注政策措施“落地”情况
僵尸及空壳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国有企业是协助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稳定民心的主要矛盾点。大多数僵尸及空壳企业为老国有企业,若按照清理处置方式进行关闭、注销或司法破产,人员安置问题将是其中最主要矛盾点。在僵尸及空壳企业在职职工安置、退休人员安置方面,按照相关规定,国有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费用,需要企业一次性缴纳。同时,退休人员相关费用一般是统筹发放,特殊人群(离休干部、军转干、伤残职工、弱智、精神病人、抚恤救济人员)的安置、退休人员及特殊人群会实行社会化移交管理。以上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企业内部有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及时准确地传达信息,进而形成可执行的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