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法规 > 正文

关于加强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代扣代缴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8-02-16 09:54 次阅读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代扣代缴管理工作的通知    1998年12月31日 国税函[1998]8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   》)第十九条的规定,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而有来源于我国境   内的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或者虽设有机构、场所,但上述所得   与其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以下称预提所得税),   税款由支付人在每次支付款项时代扣代缴。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境内的公司、企业   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扣缴义务人)在支付上述款项时,基本上认真履行了代扣代   缴义务。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加强,各地引进资金、   设备、技术也日益增多,由于存在有些引进单位、部门缺乏对我国税法的全面了解、   税务部门间信息交流的不足以及对有关预提所得税优惠政策理解不一等原因,造成   目前对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管理不严,乱开减免税口子,税款流失比较严重的局面。   为维护我国税收权益,严肃支付人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现就加强外国企业预提所得   税管理工作有关具体问题,通知如下:   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税收征管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6]4号)的规定,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   由各级国家税务局征收(深圳市除外)。各级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外国企业预提所   得税的税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税务部门)要尽职尽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预   提所得税的税收管理,对预提的所得税的各项税收政策(包括近期财政部和国家税   务总局做出的关于对担保费征收预提所得税的规定)、管理要求要及时贯彻、落实。   对重点预提所得税扣缴义务人,要定期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提高扣缴义务人扣缴税   意识。   二、预提所得税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各级税务部门,不论是主管税务部门,   还是负责内资企业税收管理的税务部门,要相互配合,共同加强对所管辖企业对外   支付属于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征税范围的各类所得的税收监督、控制。主管内资企   业税收管理的税务部门,在日常的管理、稽查工作中,对企业向外国公司支付的利   息、担保费、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费用以及外国公司转让财产、股权等收益,应   严格审核企业是否就这些已支付的费用和收益按规定代扣代缴了预提所得税,或者   按规定的程序履行了免税报批手续。一经发现问题,应及时将有关信息通知给主管   税务部门。主管税务部门应积极主动与主管内资企业的税务部门建立或完善信息交   换及税源控制制度。   三、扣缴义务人同外国企业签订信贷、租赁、技术转让、股权转让、担保等合   同或协议后,应将所签订的上述合同报主管税务部门;同时应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   履行扣缴义务。各级主管税务部门要结合当地情况,统一部署,有计划、有重点加   大对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检查力度,特别是对大、中型国内企业、各类资金、技术、   设备引进部门,每年必须进行定期、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应扣未扣、应缴未缴   的税款,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的减免,必须严格依据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执   行,严禁超越税法及其有关规定,擅自扩大减免税范围。需要给予减免税的,必须   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国企业减征免征预提所得税管理程序的通知》(国   税发[1993]050号)规定的要求办理。没有办理减免税的,或者减免税申   请在没有得到批准之前,扣缴义务人发生支付款项的,一律按税法及其他有关规定   确定的税率代扣代缴税款。   五、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征管方式特殊、涉及面广,在国家税务总局与国家有   关部门联合制定全面的控管措施之前,各级主管税务部门要积极主动加强同当地外   经贸、海关、外汇管理局、银行等部门的联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必要的信   息交换制度,制定必要的控管措施。同时,要多途径、多渠道调查、了解外国企业   预提所得税税源情况,要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新闻、往来信件等渠道收集信   息,研究了解当地企业、部门引资情况,了解企业股权比例变动情况,积极查清税   源,做到应征的税款及时足额解缴入库。   对通知中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各地要认真组织贯彻、落实。总局将根据外国企   业预提所得税的管理状况,规范管理程序,制定具体管理规程。为此,各地要注意   总结经验,寻找不足,并在1999年1月31日之前,将1998年度加强外国   企业预提所得税管理的工作,包括采取的措施、建立的控管制度、取得的成效、税   款增减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等,进行书面总结,在年终工作总结中一并报告   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