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关于发送《中国银行国内系统调研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1999年4月26日 中银研[199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深圳市分行: 根据《中国银行一级分行和直属分行内部处室设置方案》(中银管〔1999〕40号)文和《总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职能配置、内设处室和人员编制规定》(中银发〔1999〕4号)文的精神,将中国银行国内系统调研工作管理办法发给各行,请各行遵照执行。 中国银行国内系统调研工作管理办法 一、中国银行系统调研工作的重要性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及其深化对调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去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展与深化,使得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瞩目,也给调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江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深入研究今明两年的国际金融形势,也强调了要研究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这给经济工作者、研究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二)调研工作要为中国银行迎接挑战发挥重要作用。毫无疑问,去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动荡局势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外贸和经济增长。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作为国际性大银行的中国银行将如何迎接挑战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行领导也对调研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结合中国银行业务发展的研究方面我们将肩负起重大责任。 (三)在知识经济时代调研工作将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看,我们已经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来源更加丰富,挖掘和管理信息已成为每个研究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因此,做好国际金融的调研也自然成为我们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中国银行系统调研工作的定位 (一)调研工作的服务对象。作为中国银行的调研部门要面对四个服务对象:中行各级领导、行内业务部门、政府部门和我行客户,这些服务对象偏一不可,但比例、侧重点可视具体情况确定。对总行、分行的各级领导及中央、地方政府,要提供经济、金融背景材料及决策建议;对我行业务部门要提供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客户则不仅要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还要作好"知识营销"工作。 (二)总分行调研工作的职责分工。调查研究是我们所提供的服务的载体。不同的调研机构可以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确定调研重点。总行调研工作主要从事国际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动态分析和研究;国内产业状况调研和分析;国际国内银行业务发展研究;金融产品介绍和开发等研究。分行调研工作主要从事对所在地区的经济金融状况、银行同业经营状况、行业状况的研究;负责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的调研;结合我行业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以及对客户的信息咨询服务。 (三)分行调研工作的职能定位。分行调研部门的工作职能,是遵照我行"研究市场、研究同业、研究客户、研究自我"的四调研方针,结合我行的发展,以实际业务调研为出发点,以开拓新业务、反映我行经营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主要行业发展新情况、研究国内银行业务现状为主要方向,以为我行重点客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主要手段,组织和开展调研工作,为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行内业务发展服务。 分行调研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山东省、辽宁省、天津市、湖北省、四川省、陕西省、河南省、福建省、深圳市等12家分行的调研工作方向是:所在地区经济金融的研究;银行同业分析;地区主要行业分析;新产品开发的调研和协助总行新产品的开发;对客户的信息咨询服务;结合行内业务发展的实际调研;根据需要适当进行一些国际金融的专题研究。 第二类:浙江省、河北省、黑龙江省、山西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吉林省、重庆市、广西区、海南省、内蒙古区、甘肃省、宁夏区、青海省、新疆区、云南省、贵州省、西藏区等分行调研工作的方向是:所在地区经济金融研究;银行同业分析;对客户的信息咨询服务;结合行内业务发展的实际调研。 三、中国银行系统调研的组织框架 为保证中国银行调研工作的发展,调研系统的组织框架包括以下构成: (一)总行调研机构设置。总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设欧美研究室(含西欧、中欧、东欧、北美、南美研究)、亚太研究室(亚洲、非洲、环太平洋地区及港澳台研究)、国内金融研究室(国内货币、财政、市场、行业研究)、银行业务室(国际及国内银行业动态、中国的银行改革、新产品开发等)、信息资料室、期刊处、行史研究处和综合处8个处室;其中国内金融处与综合处共同负责对分行调研工作的协调和管理。 (二)分行的调研机构设置。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山东省、辽宁省、天津市、湖北省、四川省、陕西省、河南省、福建省、深圳市等12个家分行可设处级调研室(对外拟可保留国际金融研究所的名称),其他省市分行可在办公室下设调研职能科室或指定专人负责,形成我行国内的调研系统网络。各行应根据工作的需要,给调研部门配备称职人员和必要的电脑等设备,以利于调研工作的开展。 (三)海外调研机构的设置。恢复、加强、调整海外调研系统,在所有海外行都派驻专职或兼职调研人员,利用我海外行的优势形成我行的海外调研系统网络(另发文)。 (四)调研系统调整计划时间表。总行研究所的机构调整已于1998年年内完成,国内分行调研部门的调整和海外行调研系统的确立,也将逐步明确定位,明确功能,明确权责,明确人员素质要求。 四、中国银行调研工作的组织实施 在调研系统的机构设置逐步落实到位的同时,总行将加强对分行的领导、指导、管理和支持,同时加强与分行之间的协调和分工协作,使调研工作在各个层次上都得到发展,满足需要。 (一)总行的管理职能。 1.总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加强对常规性调研工作的领导、管理和协调,把分行的调研产品固定化、标准化,形成常规性调研产品系列,主要包括:常规性地区经济金融分析;常规性银行同业分析;常规性地区内主要行业动态分析。 --地区经济分析主要侧重于对当地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外贸、外资、当地政府的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分析; --银行同业分析主要侧重于对当地银行同业(包括外资银行)之间的各项业务竞争状况(市场份额、变动情况)、竞争目标和方向、竞争手段等方面的分析; --地区行业分析主要侧重于对当地经济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和我行贷款主要支持的行业经营状况、经营效益、资金营运状况等方面的分析。 2.中期调研课题方面,总分行之间加强合作,协调选题。总行将不定期地组织有关分行进行专题调研,内容包括:我行业务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调研、银行业务新产品开发、金融服务质量调查等。分行根据自身情况每年自主选择3-5个中期研究课题,重点放在与我行业务发展有关的课题研究上。 3.长期调研课题方面,总行每年根据全辖情况和各分行拟的题目选定1-2个大课题,与分行共同合作完成研究。某些比较成熟的课题研究成果将集结成书出版。 (二)调研的交流、合作形式。 调研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与行外研究机构合作、总分行之间和跨分行合作等,有关行内的调研还可与我行业务部门合作。 总行每半年一次,召开部分分行调研科处室负责人交流讨论调研工作的情况,制订下一阶段的课题内容。 (三)调研成果的交流。 在分行调研工作的发展上,总行给予分行充分的支持。现总行研究所共有8个产品:《国际金融市场快讯》、《国际金融动态》、《国内金融动态》、《港澳金融动态》、《经济金融数据摘要》、《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及《国际金融研究》和《国际金融》两个刊物。这些产品都将视具体情况按不同方式逐步下发到分行领导和调研人员手中,实现总分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分行调研科处室应及时将常规的和专题调研报告上报总行,总行将有选择地在《国内金融动态》上转发。分行之间的调研成果交流,可以通过行内电子信箱或国际互联网等手段实现。 (四)有关部门要支持调研工作,提供信息资料。 分行调研人员应参加行内一些主要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参加行内主要业务工作会议和传阅行内业务文件,及时了解行内业务发展动向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调研。 五、中国银行系统调研工作考核 (一)总行定期对32家省分行的调研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分类指导,年终进行总结表彰,采取激励机制,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分行业绩的检查评比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完成总行布置的市场调研工作情况;完成分行专题调研的内容和质量。 (二)考核指标。根据分行调研部门的工作方向二级分类,考核指标如下: 第一类考核指标:每季度必报的常规性调研产品有地区经济分析、银行同业分析各一篇;专题性调研报告1-2篇。 第二类考核指标:每季度必报的常规性调研产品--银行同业分析一篇;每半年可报专题性调研报告1篇。 (三)考核及奖励办法。总行研究所将组织专门人员对分行调研工作进行评比,年终将对全年评此优秀分行予以各种形式的奖励,并对总、分行经营管理决策产生较大影响和积极作用的调研报告、优秀论文给予奖励。 六、中国银行系统调研人员的培训和发展 研究工作的开展实际上也是一个对研究人员的培训过程。为了提高全系统调研工作的水平,总行将从以下几方面定期解决调研人员的培训和发展问题。 1.加强培训--重视海外培训和市场调研的培训,今后每年总行都要举办调研人员培训,重点将是调研理论、方法和能力的培训,同时也要进行信息交流。 2.总分行之间实行人员对流制,主要是抽调分行人员到总行研究所边工作边培训,总行研究人员也可到分行去共同进行课题研究。 3.总、分行实行人员定岗定责制,明确每个调研人员的研究重点,使调研人员都能够成为某一方面的研究专家,改变应急式的工作方法,从根本上提高我行调研工作的水平。 4.给调研人员创造培训机会,除总行举办培训班外,分行每年须给调研人员提供1-2次培训机会。 5.调研人员的发展问题包括:技术职称评定。在帮助调研人员提高素质和水平的同时,严把质量关,按需进行调研人员的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评定;总行不定期地与分行的行领导进行交流,及时反映调研人员的情况和要求;在向我行海外机构派驻调研人员时,也将考虑从分行表现突出的调研人员中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