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法规 > 正文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收费管理试行办法

2008-02-16 09:26 次阅读

1992价费字496号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收费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收费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和《产品质量监督试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以上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设置和依法授权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以及行业主管部门依法设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以下称检验机构),根据法律、法 规的规定,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的产品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验。   第三条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收费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商行业主管部门 提出方案,报国家物价局、财政部,由国家物价局会同财政部制定。   未纳入国家物价局、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收费标准的,暂由省级标 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商同级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同级物价、财政部门,由物价部门 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备案。   第四条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收费标准本着不盈利的原则制定。收费标准核算的内容 包括材料费、水电燃料费、检验用房维修费、仪器设备折旧费、仪器设备维修费、管理 费六项。   第五条 下列产品质量检验形式可收取检验费。   (一)县级以上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设置和依法授权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对重 要生产资料、关系国计民生及人身健康、安全等产品实施的定期检验。定期检验目录和 检验周期由省级以上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商同级物价、财政等有关部门确定。   (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对重点产品的质量 进行全社会的统一监督检验(统检)。   (三)纳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验计划的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验。   (四)委托检验(包括仲裁检验、新产品定型鉴定等)。   第六条 下列产品质量检验形式不收检验费,由下达任务的部门拨付检验费用。   (一)对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进行的监督抽查。   (二)未纳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验计划,由各有关部门自行下达的 产品质量检验。   (三)其它不允许收费的各种形式的检验。   第七条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数据在有效期内实行共用,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 已经产品质量认证的产品免于其它检验,免收检验费。   已经颁发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在发证之日起一年内实施检验的,免收检验 费。   已经进行过监督抽查的产品,自抽查之日起半年内实施其它检验的,免收检验费。   第八条 法律、法规规定同一产品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管理的,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 主管部门商有关主管部门明确各自的检验范围,不得进行重复检验,重复收费。   第九条 颁发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质量检验,认证的产品质量检验,药品、 农药、兽药检验,食品卫生检验,进出口商品检验,棉花监督检查,船舶检验,主要船 用设备材料、集装箱的船舶规范检验及其它有关法规规定的检验收费,按国家有关规定 执行。   第十条 各检验机构利用被检单位的仪器、设备、水、电、煤等实施监督检验,只 能收取材料费和管理费,收费最高不得超过规定监督检验收费标准的30%。   检验机构接受执法部门委托的检验,按规定的监督检验收费标准收取。其它委托性 检验收费标准可适当高于规定的监督检验收费标准,但提高幅度不得超过50%。   产品质量未按全项(整机)检验的,应按单项检验收费标准计收,不得按全项(整 机)收费。   第十一条 受检单位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复验,其检验费用 由责任方承担。   第十二条 由于检验机构的责任,未按规定的期限出具检验报告的,超出规定的时 间5~10天的减收检验费的10%~30%;超出规定时间11~20天的减收检验 费的30%~50%;超出规定时间21~30天的减收检验费的50~100%。   第十三条 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如果发生差错,除按有关规定处理外,应根据 具体情况减收或免收检验费。   第十四条 由于检验机构的原因,造成样品丢失或损坏,需重新抽样时,其检验费 和样品费均由检验机构支付。   第十五条 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各种学会、协会不得向 企业和检验机构收取任何形式的管理费、手续费。   第十六条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收费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弥 补财政拨付检验机构事业费不足和检验仪器设备的购置,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七条 各检验机构要按规定的收费标准和核算内容收费,加强对收费收入和使 用的管理,接受财政、物价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各检验机构应按规定到指定的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使用财政部门 统一制定的收费票据。   第十九条 各级物价、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收费的监督管理,对擅 自扩大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或其它乱收、乱支行为的,按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自施行之日起,原国家标准局 、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国标发〔1988〕099号文即行废止。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物价局、财政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