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法规 > 正文

清产核资资产价值重估实施细则

2008-02-16 09:26 次阅读

国清199381号   清产核资资产价值重估实施细则   (扩大试点用)   第一条 根据《清产核资办法》(扩大试点用)(以下简称“办法”)第四章有关 资产价值重估的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固定资产价值重估的范围   第二条 “办法”第二十二条所称“对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 产进行价值重新估价”,是指企业、单位对1984年以来因生产资料价格改革和物价 上升较高,造成1991年底以前购建形成的,帐面价值与1991年价值背离较大的 主要固定资产进行价值重估。   第三条 “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不进行资产价值重估的企业、单位具体指:   (一)行政、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实 行全额、差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   (二)中外合资企业:是指我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外合资企业法》的规定,与外国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在我国境内联合投资举办 的企业。   第四条 “办法”第二十四条之(二)“按国家有关规定属于限制使用、淘汰和待 处理、待报废的固定资产”,是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公布的限制使用、淘汰设备和已淘 汰待报废的设备。   第五条 “办法”第二十四条之(二)“已提足折旧逾龄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指 已提足折旧并已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规定的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   第六条 “办法”第二十四条之(二)“进口设备(含购进的二手进口设备)形成 的固定资产原则上不进行价值重估”,主要指1979年至1991年其价格高于或基 本等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进口设备。但对1979年至1991年进口的价格明显低 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又未超过原规定折旧年限的主要大型设备,可以进行重估。   第七条 “办法”第二十四条之(二)“由于产权变动按国家规定已进行过评估的 资产”,主要指1989年以后(含1989年)由于产权变动按国家有关规定已进行 过评估的各项资产,凭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出具的资产评估确认证明,原则上不再进 行资产价值重估,但要根据统一规定的统计报表,重新填报。   第八条 在清产核资当中发生产权变动的资产,按国务院第91号令《国有资产评 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评估。   价值重估统一标准目录的编制   第九条 “办法”第二十五条所称“固定资产价值重估,由企业、单位根据国务院 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国务院所属有关部门制定的《清产核资固定资产价值重估 统一标准目录》(以下简称《价值重估统一标准目录》)进行”,即采取“统一要求, 分工协作,逐步完善”的办法,由各主管部门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 本方法和要求,根据1984年以来资产价格变动情况,编制分行业的《价值重估统一 标准目录》(初稿),然后由国务院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整理、汇总和平衡, 形成全国的《价值重估统一标准目录》,并会同国家物价局审核,国家统计局调查测算 价格指数。分工原则如下:   (一)通用的机电设备、仪器、仪表部分以机械工业部为主负责编制。   (二)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和城建机械及建筑机械设备等部 分以建设部为主负责编制。   (三)行业专用机械设备和行业归口管理产品(设备)、行业专用构筑物,均以归 口管理的行业主管部门为主负责编制;对于两个以上部门都有生产的,以国家规定的归 口管理部门为主负责编制。   第十条 各专业主管部门将需要重估的主要固定资产,由大类、品名延伸到主要品 种的规格和型号进行编制,要避免部门之间的重复。   第十一条 国家统计局根据各部门提供的价值重估目录进行调查测算,提出199 1年比1984~1990年各年度的价格指数。   资产价值重估的方法   第十二条 物价指数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企业、单位根据《价值重估统一标准目录》列出的产品集团价格指数或小类价格指 数,逐项进行重估,公式为:   (一)1984年底以前购建资产的重估原值=帐面原值(含安装费、运杂费、包 装费和其他费用等,下同)×(1991年比1984年的价格指数)。   (二)1984年以后购建固定资产的重估原值=帐面固定资产原值×1991年 比购置年度(即1985~1990年各年度)的价格指数。   (三)重估目录中未列出资产价值重估价格指数的设备,企业需要重估时,可按该 设备归属的小类价格指数进行重估。如在小类中仍未列出,可按该设备归属的大类价格 指数,进行资产价值重估。   第十三条 国家定价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企业、单位根据《价值重估统一标准目录》列出的资产规格型号所对应的价格,逐 项进行重估,公式为:   (一)1984年底以前购置的固定资产重估原值=原实际购入价格+(1991 年价格—1984年价格)+原实际安装费、杂费×1991年比1984年安装费上 升指数。凡在重估目录中只列出1991年而未列出1984年价格的,按指数法进行 重估。   (二)1984年以后购置形成的固定资产,重估后原值=1991年价格+原实 际安装费×1991年比购置年度安装费上升指数。帐面价格已高于1991年价格的 ,不再重估。   第十四条 对于数量较多、帐面价值低于固定资产标准,又做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专 用设备,可按该类固定资产购置年度的价格指数进行重估。   第十五条 大中型企业帐面原值在五万元以下量大额小的固定资产,可按行业固定 资产分类,按该类固定资产购置年度的综合平均价格指数逐台进行重估。   第十六条 按“办法”第二十五条之(三)规定,对少量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重估 的固定资产,由企业、单位的专门重估小组或委托持有国有资产评估资格证书的资产评 估机构,按重置成本法确定重估价值。   第十七条 对1979年—1991年进口引进的需要进行资产价值重估的设备, 参照1991年国际市场价格,按国家颁布的1991年人民币外汇牌价平均价折合人 民币进行价值重估。   对于难以参照国际市场价格的引进设备,可按照汇率变动幅度进行价值重估,具体 计算公式为:   (一)1984年底以前购进的进口设备重估原值=帐面原值(人民币)×(19 91年原进口外币的人民币平均价/1984年原进口外币的人民币平均价)。   (二)1984年以后购进的进口设备重估后原值=帐面原值(人民币)×(19 91年原进口外币的人民币平均价/购置年度原进口外币人民币平均价)。   (三)1984年—1991年人民币外汇牌价调整幅度委托国家外汇管理局测算 提供。   资产价值重估的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国务院主管清产核资的部门与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家物价 局、国家统计局组成协调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清产核资资产价值重估的实施。   第十九条 “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资产价值重估工作结束后,各企业、单位要 提出资产价值重估工作报告”,工作报告的具体内容为:   (一)资产价值重估升值总额占重估前的固定资产原值和属于重估范围的固定资产 原值的比例;重估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帐面原值中,运用每种重估方法所占的比例,以及 每种方法重估的升值总额与升值幅度。   重估后,三种重估方法形成的资产净值分别占重估资产原值总额的比例。   (二)资产价值重估后,将对增强企业更新改造能力和推动技术进步产生什么作用。   (三)资产价值重估调帐后,对企业产品成本构成及经济效益影响如何,自我消化 能力如何。   (四)资产价值重估调帐后,企业按现行规定提取折旧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意见 和建议。   (五)资产价值重估工作的基础准备、组织发动、具体实施等工作情况。   (六)资产价值重估工作结束后,有关部门对价值重估结果检查验收情况,及存在 的问题和需要反映的情况。   第二十条 根据“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确认企业、 单位资产价值重估结果时,如发现企业、单位违反《清产核资办法》(扩大试点用)及 本实施细则有关资产价值重估的规定,致使重估结果失实的,可参照1991年11月 16日国务院颁布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第五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 资产价值重估结果经批准后,据此按国家规定调整1993年3月3 1日清查时点的企业、单位固定资产台帐及有关帐目。   第二十二条 企业、单位资产价值重估后,若发生国有资产产权变动,仍应根据《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进行资产评估。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清产核资扩大试点的企业、单位。土地估价办法另 发。   第二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各部门、有关计划单列 企业集团要根据本实施细则,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报经国务 院主管清产核资的部门同意后施行。